现如今投递出去的稿件到最终见刊都需要经过审核、修改、接受、online、见刊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久。而每年期刊的影响因子,IF值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在接受、online和见刊之中出现了变化,你的SCI应该按哪个IF值算呢?
举些简单的例子:
情境1:论文online 时,期刊 IF 是 1 分,结果见刊时 IF 变成 0.5。论文算是发表在几分的期刊上?
情境2:论文被接受时,期刊的 IF 是 1 分,online 时 IF 变成了 0.5 分,又隔了好一阵子才见刊, 结果 IF 当时是 0.25。那么论文到底算是发表在几分的期刊上?
目前有许多期刊都有提前在线出版(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AOP),AOP 发表的也是最终版的论文,由于在线发表不像印刷有版面限制,通常发表的时间都会比见刊的时间早。由于 AOP 与印刷版发表的论文内容没有区别,论文的正式发表日期可以在线发表的日期为准,即使 online 和见刊的时候年份不同也没有关系。
根据这个准则,上述情境就容易理解 IF 要怎么算了,情境 1 中的论文是 1 分。情境 2,由于论文拿到接收函不算正式发表,以 online 的时间点算的话,论文是发表在 0.5 分的期刊上。
虽然SCI影响因子并不是反映一篇文章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但绝对是目前最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国内外的许多机构中,包括学校,医院,研究所等,都将人员发表的SCI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作为考核其能力及晋升的标准。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谁都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科学论文发表于SCI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科研水平。
当然,作为SCI期刊本身,他们也希望自己接收的文章能够为自己期刊影响因子作出贡献。要想自己的论文被接收,首先肯定是要求投稿文章的研究内容要与该期刊近来的研究水平相当,能够吸引他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他们会希望看到您的论文中引用近2年来他们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这样也顺便提高了他们期刊文章的引用率,说白了就是为他们贡献了一定了影响因子。这也提示我们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当您完成全文写作,找好对应杂志后,针对文章某些部分的引用,可以查找该期刊上是否有相似研究,如果有,尽可能的替换成他们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这样绝对会额外地为您赢得审稿人的好印象,无形中减小文章被拒的可能性,当然这些也是要建立在文章确实有吸引他们的地方的前提下。
这样难免会有人觉得SCI影响因子有渗水的嫌疑,但总体来说,SCI影响因子还是很客观的反应期刊的影响力的,毕竟谁也不会随便拿一篇文章投到lancet,science,nature等杂志上。同样的,即使是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也是有自己的要求和水平,只是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措施提升期刊影响因子。
所以,我们在选刊的时候会通过本领域内的、预期影响因子范围内的期刊进行选择,从期刊名初步筛选可能合适自己文章内容的期刊。然后找到期刊的介绍,阅读其“目标和范围”(aim and scope),以确定稿件是否符合。接下来再看看期刊近几年内影响因子的走势,以其保持上升或稳定为佳。
当然,如果你想避免在影响因子发生变动的期间发表SCI的话,那么只能适当的安排提前投稿或者结合审稿周期合理安排时间。
通常来说,作者把稿件投到杂志社后,杂志社的编辑或者执行编辑就会对稿件进行初步的评估来筛选出质量好的或者合适的稿件,如果你的文章很快被杂志社拒稿了,那样就是没有被送出去外审,如果稿件通过了最初的评估,那就可以被送出去外审了。
然后执行主编就会把稿件分配给相对应的副主编,副主编的工作就是根据稿件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审稿人,然后根据所有审稿人的意见给执行主编提供稿件是否接受的意见。副主编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执行主编根据该意见通知作者是否接收稿件。
其实来说找审稿人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高水平的杂志都有很全面的审稿人数据库或者人脉,评审相对来说快一点,像一些新的SCI杂志,在审稿人资源这方面正处于成长完善期,评审速度相对来说肯定会比较慢。
一般来说,编辑收到杂志社分配的稿件时,都要邀请4-5个相关的审稿人,因为编辑负责的这个杂志没有要求作者提供推荐的审稿人,所以编辑通常都会多找几个审稿人,以便较快地推进审稿。再就是由于很多的原因,并不是笔者们邀请的审稿人都接受评审邀请的。
一旦所邀请的审稿人中有3个以上完成评审,编辑就会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向执行主编汇报稿件是否可以接收的意见。有的杂志是只需要2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2位审稿人有不同的意见时,负责的主编就会再找另外1个审稿人来进一步的评审,从而延长了稿件的评审时间。
当然要想知道某个杂志的审稿周期,应注意一下该杂志的主页,部分杂志会提供,比如BMJ系列杂志,主页上的About the journal中一般会有一段介绍“Time from submission to first decision: mean ** weeks。另外一些杂志,可能网页上看不到其审稿周期,但可以通过近期文章的发表周期大致推算出其审稿周期。
一般来说,高水平杂志(high-profile journals)的审稿周期比较短。决定文章是否被期刊采纳的最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文章的质量和意义,但是这其中有时也有些些儿运气在。
通俗的说,第一次投稿可以“碰碰运气,”就算失败,损失的不过是一个审稿周期的时间(比如两个星期到一个月)。而如果文章真入了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法眼,能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对作者可谓益处多多。当然,也要注意不同的期刊对文章的格式和字数方面的要求会有所差异。
审稿周期与杂志的收稿量有直接相关,原则上收稿量大的杂志,审稿较快,最快的2周左右,如BBRC,JBC等。审稿慢的多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更长的,一般超过三个月后,就可以催稿了,如果不催稿,有的长达6个月以上。
- 506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