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和规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团体标准管理工作培训会综述

crosscheck 2024-10-11 12:26:31

  为引领和规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通过标准强化社团组织建设、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于7月12日在京召开团体标准管理工作培训会。授课专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决定质量”和“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的科学论断为引领,从国际视野、国家战略、社会期待、行业特点和团体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不同维度,共同探讨了战略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工作的未来。授课专家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以下简称“战略学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国家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下属30多家分支机构的理事长、秘书长和团体标准工作组核心成员5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

团体标准列入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团体标准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志民在动员报告中指出:战略学会是教育部批准成立、民政部注册登记、以“推动战略研究 服务教育决策”为宗旨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战略学会密切联系着最大范围内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智力资源。围绕教育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战略学会在教育部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谋划、系统布局,先后采取了将团体标准制定纳入学会章程、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程序文件、承担并提交了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教育标准战略研究报告》、成立团体标准管理委员会及设立团标办公室等重大举措。这表明,战略学会已经把团体标准的培育和发展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重中之重,强化标准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李志民副会长指出,在团体标准领域交出令会员满意的答卷绝非易事,需要每一个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参与。

弯道超车实现团体标准跨越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团体标准专家王一力指出,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备案的、拥有团体标准制定权的社团组织已达9093家,发布的团体标准有85447项。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团体标准正呈井喷之势的情况下,教育类的团体标准只有265项,占全国团体标准总数的3.1‰。这表明,战略学会在推动教育标准化方面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今天举办的团体标准管理工作培训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通过培训,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标准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差距!在座的教育界专家教授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我们正赶上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希望战略学会在实施团体标准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团体标准化 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注重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标准研制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使战略学会的团体标准化工作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国际视域下团体标准的功能定位

  李志民副会长以国际标准化组织最新发布的《ISO战略2030》和美国于2023年发布的《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为例,阐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的标准化战略,其实施的主要主体都是各个国家的行业组织,工作抓手就是团体标准。团体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风行100多年,他们建立了成熟的运行机制、规则模式,积累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标准化专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王立建通过典型案例,证明国外的团体标准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得到了全世界相关行业的一致认同。例如全世界通用的WIFI,其标准制定主体既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不是由主权国家电工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IEC),而是由美国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协会(IEEE)基于澳大利亚的专利制定的团体标准。因此,团体标准具备行业影响力,可以被国际采信。

团体标准要与行业组织的职责挂勾

  王立建回顾了自己主持制定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担任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政府联络员、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担任100多项IT领域的国家标准(含若干项IC卡标准)工作组主要负责人的标准化实践,重点推荐国内某协会的团体标准管理经验。首先,要注重团体标准的行业代表性。该协会在下达团体标准立项批复之后,还要下达面向社会征集参编单位的通知,扩大参与者;其次,在团体标准颁布之后,该标准的起草人作为团标编制的讲师在协会举办的经验交流会上进行团标编制经验分享;第三、组织标准宣贯,举办该标准的实施人才培训班,推动标准实施;第四、该协会主动争取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司局的认可并通过业务主管部门的办公厅下达文件,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团体标准与业务司局的行政职责相对接,即可实现团体标准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团体标准的实施应用和效果评价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贺帅工程师来自于现代服务业测评业务操作中心。她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分享了团体标准的实施应用和效果评价方面的体会。作为身处测评第一线的实践者,测评的唯一依据就是标准。但在不同类型的标准中,其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共同的任务是“保底线”;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属于市场主体制定的标准,共同的任务的“拉高线”。进一步细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任务是“守底线”,推荐性国家标准是“保基本”,行业标准是“补遗漏”,团体标准是“促创新”,企业标准是“强质量”。在五大类型的标准中,团体标准因为具有五大特点,所以大有可为。五大特点方便是:快——团体标准制修订速度快,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新——团体标准能迅速跟进新技术、新产品;活——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机制灵活; 高——团体标准技术指标普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由此,团体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团体标准的任务和特点出发,准确定位,便于团体标准的实施应用和效果评价。

实施团体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团体标准管理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张建强指出,《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要求”相对应的是国家标准GB/T1.1-2020,法律意义上的“技术要求”与“政策文件”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申报团体标准立项,应符合《标准化法》的规定。法律规定,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标准的编制流程,根据国家标准委和民政部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制定团体标准的一般程序包括: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复审”等九个法定程序。标准制定和发布是团体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步,标准的宣贯、标准实施、标准的实施评价、标准认证、标准认证的采信、标准认证的品牌推广。

夯实团体标准管理工作的人才基础

  李志民副会长强调要着力提升学会标准化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响应国家标准委、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实施的“标准化人才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创新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完善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优化标准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标准科研人才、标准化管理人才、标准应用人才、标准化教育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等各类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人才支撑。

  团体标准管理工作培训会,是战略学会团体标准体系建设的奠基礼!奠基礼上,标准引领和规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