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研究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担任首任院长,成立仪式上,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刘江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钱小石,以及医学院研究员叶菱秀被聘为“思源学者”。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出席,上海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各部处、院系负责人及青年教师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此次成立仪式。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主持。解冬、王平、杨振斌、丁奎岭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研究院揭牌,杨振斌、周亚明在成立仪式上致辞,丁奎岭为三位“思源学者”代表颁发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作为“思源导师”代表发言。
思源研究院 如何定位?
思源“活水”开辟基础研究“新赛道”
基础研究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而青年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活水”,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承接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建设任务的管理服务新型载体,思源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持续强化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从而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思源研究院将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生医多学科综合性优势,更加聚焦基础研究领域,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以及交叉科学为核心,探索基础研究管理新范式,营造海阔天空的创新氛围,目标建成未来顶尖基础研究科学家的蓄水池和孵化器,打造全球顶级科学家向往的基础研究学术圣殿。研究院将从管理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改革入手,创新基础研究组织模式,深化人才和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支撑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环境。
思源研究院 如何建设?
有组织科研牵引“人才之树”成长成材
思源研究院全力打造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的“蓄水池”,让青年科学家有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挑大梁、当主角、出大成果。
对于前期已打下良好基础的青年才俊,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好自身“孵化器”作用,依托经验丰富的思源导师,加强有组织科研,坚持目标导向牵引基础研究,从而打造最适合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的科研环境,重施肥而非收割,强化“助长不拔苗”,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潜能,使之成长为能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思源研究院 牛在哪里?
“1+X”共建合育打造青年科学家创新生态
思源研究院将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凝练科学第一性问题,致力于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性成果。研究院的建立运行既要有“指引支持”,也要让人才“各尽其能、各显神通”。政策+举措+环境,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营造一种既有明确导向,又有人才自由发挥空间的创新生态。
思源研究院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掘和集聚最具突出创新潜能的优秀人才,建立以“大师荐人才、人才荐人才”等多渠道主动寻觅跟踪机制;打破传统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好奇心驱动、从兴趣出发的科研创新支持体系;创新“1+X”管理范式,探索“1个总体协调机构+X个学术实体”的共建合育模式,打造基础研究高端人才政策特区,尊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打造政策特区。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基础研究活跃度不断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建设的首批高校。思源研究院的成立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任务导向”的重大基础研究,致力于提出原创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开辟新赛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自觉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 503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