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近日发布。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29.14亿元,首次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472.91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01%,做到了“一般不低于4%”。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经费配置。在经济形势面临着国际挑战和国内发展压力的情况之下,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6万亿元,并守住了教育投入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4%的底线标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教育相对于其他社会事业的优先地位和战略价值。
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出现了3.32%和2.14%的增幅,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2022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超15000元,比上一年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都出现了明显增长。这反映了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的重心上更加侧重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义务教育需要强力经济基础作支撑。
全国幼儿园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最快,超过7%。学前教育相对于其他学段教育而言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出台了系列规范发展和保障性政策,保证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性发展,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幅较大是其中的基本体现。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幅第二,相对于其他学段的教育,小学比较分散,仍存在大量的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这对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幅第三,初中是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县镇分布较广、规模不一,对教育经费需求比较大。因此,小学、初中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幅较大。在全国层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增长最快的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西省和西藏自治区,均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薄弱,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入,以使其能达到更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和普通初中基本持平,其是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抓手,是财政投入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加大教育经费的可持续投入,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教育财政投入,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的前提下,要使经费发挥效益。在已经基本实现教育标准化的前提下,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导向要更多地倾向于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包括学校制度的建设、学校文化的构建、教育品质的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模式的改进、区域教育的系统设计和实施等。
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要着重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以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设立增量资金的方式来激励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让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获得幸福感、尊严感和成就感。
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要助力教育数字化的建设。数字化为学习型大国、人才强国的建设提供高品质的学习资源、数据平台、教育渠道等,创设无处不在的泛在化学习情境。这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投入、数字化能力提升、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运行质量保障等。
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实习实训需要更大的投入,其教育成本相对普通教育更高。我国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偏低、投入不够充分,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高品质的实习实训体系,以此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此外,要投入和使用更多的教育经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筹,以使学习者能够在不同的教育体系内获得相对灵活的学习通道、形成在不同的教育体系内自由跳跃转换的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奠基。
要投入和使用更多的教育经费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需要设置专门的经费支撑建立大中小幼相衔接的高质量培养体系,包括课程开发、专业布局、师资配备、监测评价等,以此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作者:李健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0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观察
- 693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