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辛辛苦苦写作的SCI文章被期刊拒稿的时候;当你满心期待却收到期刊编辑拒稿信的时候;当大大小小修改了无数次之后依旧被拒稿的时候。或许你会觉得很委屈,明明自己都尽力做好了,为什么还是会被拒?那么,你是否想过为何你的稿件会被拒?
通常一篇SCI文章被拒,有三种可能。其一是无学术编辑愿意处理,稿件被拒;其二是直接被学术编辑拒稿;其三是看外审建议后拒稿。
无学术编辑愿意处理,稿件被拒。如果学术编辑最近真的很忙,即使这个稿件适合自己处理,也可以拒绝处理。另外,这样的稿件不在自己的熟悉领域内,也可以拒稿处理该稿件。对于一篇学术论文,即使写得最好,如果编辑部联系了好几个学术编辑,都没有人愿意处理,编辑部会认为这篇学术论文不在期刊规定的内容内,并作出拒稿决定。
直接被学术编辑拒稿。这个是可以的,而且好的期刊直接拒稿率非常的高。直接拒稿的原因很多。第一条,稿件质量差。对于这样的稿件,要求严一点的编辑会直接拒稿的。第二条,类似的稿件很多。一个学术期刊,不可能只发表一个研究方向的内容。如果同一时间段类似的论文投了很多,编辑很有可能直接拒掉一部分。第三条,论文不符合期刊的范围。
看外审建议后拒稿。通常情况下,编辑安排外审了,说明编辑对论文的初印象还不错。当外审建议回来之后,学术编辑会根据外审意见重新作出自己的判断。理论上讲,好的学术编辑只会参考审稿人的建议,而不会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作出最终决定。当然,如果有外审意见都非常差,直接了当拒稿。然而,如果两个审稿人都要求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就取决于目前向该期刊投稿的稿件数量了。如果稿件数量庞大,学术编辑认为比这篇稿件优秀的稿件太多,也可以作出拒稿的决定。
以上的拒稿可能均出自学术编辑或者审稿人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是本身作者所写文章存在着问题导致的拒稿。那么,哪些SCI写作内容上的疏忽会导致文章被拒呢?
1. 论文无新意: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创性的工作。实验论点重复别人已发表的文献,或经过简单推理就能从已知的国际文献中推理获得,或重复他人工作者常被拒稿。
2. 分析不到位: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有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3. 内容不够分量:不同杂志对论文内容的重要性要求是不同的,论文应该是该杂志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引起该杂志读者群的兴趣。
4. 理由不够充分:论文提出的论点不能通过该实验方案所证实。逻辑推理有问题,实验方法学理论的欠缺。作者未能公正客观地从其实验结果中推得结论。
5. 实验不完善:数据或分析存在严重缺陷。实验数据量太小,分子细胞生物体内实验n>3,器官、动物体内实验n>6,重复n>3。实验条件控制不好,或没有设立对照组。
6. 数据统计处理不当: 数据统计检验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对或不够妥当。
7. 应用领域窄:仅仅是区域性 (Local) 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工作(General),或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8. 语言描述问题:英文语法错误太多,表达不当。论文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9. 杂志质量要求:论文数据表达方式不符杂志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图片是否另附、是否清晰,图释是否完整,参考文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10、语言描述问题: 英文语法错误太多,表达不当。论文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由于中英文表达上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我们在写作SCI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一,要尽可能利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对生造词语、词类误用、词义混乱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毛病,要坚决改掉,坚决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词。
第二,对结构残缺、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不合语法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语言规范。
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逻辑不通,则论文不通,论文看着都别扭就更别说别人能同意你的观点,认同你的思维。特别是对于英文论文这种学术性论文来说,逻辑很重要。许多作者因为英文水平不过硬,写出来的句子都是短句,或者是没有章法的长句。通过这些句子拼凑出来的英文论文逻辑性肯定不强。而且对论文水平要求越高的,文章的逻辑要求就越强。
第四,检查标点、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得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反之,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甚至产生歧义。检查标点符号,主要是看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以及调整点错位置的标点符号。
稿件被拒的可能有许多种,但是被拒后的稿件,我们还想重投,应该怎么做?
1.投往分值较低的杂志:即被高分杂志拒稿后,对论文加以修改后再投。
2.单月刊不行的话,就投双月刊:这类杂志的稿源有限,只要你的文章有一点价值就可能被接受。
3.如果被拒的杂志已经发表了一些类似的文章的话,就将论文投向那些没有发表过类似论文的杂志。
4. 非常专业的杂志拒稿后,可以投向那些不是太专业化的杂志,这些不太专业化的医学杂志往往没有那么高的专业水平,审稿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可能会接受你文章并加以发表。
SCI修改的三种常见情况:
没有经过修改的文章,见刊的可能几乎十分的小。投稿之前的SCI文章,需要作者一遍一遍的修改确认,或是合作者的参与修改。而投稿后的SCI文章,也常常会收到编辑大修、小修的各类修改意见。总之,一篇SCI总是在改改改中度过。但是,如何在每次修改中让文章得到提升呢?
作者的自我修改
SCI论文修改中,研究的主要承担者通常在实验和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中开始转告。在转告过程中,自身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是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一般也会参与。大多在资料分析完成之后不久,可以形成初稿。
一篇SCI论文的初稿完成后,撰稿人在投稿之前必须静下心来检查和修改SCI论文的内容、文体和格式,其目的是提高SCI论文质量和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一篇高质量SCI论文往往要经过多次自我修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作者,也难以一次定稿。
首先,在写作初稿时,不能过于拘泥细节,这样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重点应放在SCI论文的重要数据、主要思想、主要方法、结果的解释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上。
其次,在写作初稿时,作者有可能会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如果将初稿放一段时间再检查,这时作者就可能会转入“旁观者清”的状态,从而能看出初稿中的错误。与初稿保持距离有助于发现错误,比如说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文件格式(两倍行距而不是一倍行距)来阅读SCI论文有助于找出错误。
第三,是对论文的材料进行再次的整合与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引用的材料进行整合,使其能够简练准确地支持论文的观点。对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删除,否则就会造成论文的冗长。对于证据不足的文章,要重新去寻找充分的证明材料。对于引用的数据和名言之类的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最后,是关于语病的问题。由于一般论文的学术性很强,在语言的表达上面需要表达准确,同时要保证语句没有语病。如果论文投的是外文期刊的话,需要对翻译的句子进行修正,最起码要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不要出现语法的错误和单词拼写的错误。
合作者的参与修改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很复杂,通常需要多名作者参加。初稿形成后,应该讲SCI论文的初稿送给各位合作者阅读。因为每名合作者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均有所不同,他们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阅读SCI论文,发现撰稿人未能发现的问题,包括对分析的方法、结果的解释、SCI论文的表达方式等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有些合作者甚至可以直接帮助修改SCI论文,提高SCI论文的质量。
期刊编辑看外审后的大修小修
1)小修后接受: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2)大修后接受: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当然,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
无论是大修还是小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来进行文章的修改:
第一步是关于文章的结构,我们要调整文章的结构,结构的条理要清楚,但是要尊重文章的原有结构,否则可能越改越乱。
第二步是关于文章的数据,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那些表述模糊的数据和案例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如果数据不充分的话,需要寻找相关的数据进行补充。对于SCI论文而言,在论文数据中实验数据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那么对实验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呢?
1.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 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 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这样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很方便了;
2.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论文都会方便很多;
3.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4.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医学最着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 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论文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第三步是对论文的材料进行再次的整合与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引用的材料进行整合,使其能够简练准确地支持论文的观点。对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删除,否则就会造成论文的冗长。对于证据不足的文章,要重新去寻找充分的证明材料。对于引用的数据和名言之类的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第四步是关于语病的问题。由于一般论文的学术性很强,在语言的表达上面需要表达准确,同时要保证语句没有语病。如果论文投的是外文期刊的话,需要对翻译的句子进行修正,最起码要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不要出现语法的错误和单词拼写的错误。审稿人一般会对我们的论文提出意见,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改变论文原本的中心论点。在整体的表达上面,表达的脉络要清晰,语句上要表达通顺,论点清晰,论据充足。
- 1058 次浏览